本項目由文化產業板塊、文化事業板塊及配套零售板塊三部分組成。文化事業板塊(自用辦公樓)地上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建筑高度99.4米。文化產業板塊(寫字樓)地上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36.95米。配套零售板塊地上建筑面約?1萬平方米。地下4層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含人防設施)。
總體布局:
基地設計從城市角度出發,通過分析挖掘出基地內隱含的幾何特性,采取“化零為整”的處理手法,將兩座塔樓和裙房整合成文化產業板塊、文化事業板塊及配套零售板塊三位一體的新型媒體產業綜合體?;趫龅氐姆N種限制,我們提出把“塔樓對角布置,裙房后移”的場地策略,把出租寫字樓布置在基地東北側,銜接湘春路和芙蓉中路出入口,自用辦公樓布置在基地西南面,既使兩座塔樓相互協調又各自有獨立的形象。
在滿足塔樓標準層面積和底層商業面積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媒體公園”的廣場設計概念,通過裙房后移釋放出城市廣場,引入下沉庭院和地下商業,營造出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間。報業大樓、出租寫字樓和裙房商業均有各自獨立出入口,結合芙蓉中路和湘春路的車行出入口,辦公和商業做到人車分流、互不影響。
交通流線組織:
本項目交通組織依據“板塊分區,出入口獨立;人車分流,互不干擾”的原則進行系統化設計。本項目設置3個地面機動車出入口,地塊地面機動車出入口分為北、東、南設置。北部沿湘春路在基地的西北角設置車行出入口,進行右進右出控制,服務于出租寫字樓和配套商業板塊。荷花池巷取消現狀路側停車,由西向東單向行駛改為雙向行車,在基地南面沿荷花池巷設置車行出入口。東面沿芙蓉中路在基地的東南角設置車行出入口,通過輔道控制右進右出,服務于自用辦公樓。同時為服務報社住宅小區,在基地西面預留車行出入口。本項目分別在基地北、南、西側共設置3個地下車庫出入口。區內設有雙向車行環路,兼作消防環路。地面共解決機動車10輛,并設有出租車??空?、貨車卸貨區和非機動車停車位。沿芙蓉中路和湘春路形成連續的城市步行廣場空間,解決大量密集人流的疏散需求,同時,整個廣場由北向南形成三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序列,為出租寫字樓,配套商業和自用辦公樓提供步行入口廣場。
在各個路口及交叉口設置“注意行人”和“注意非機動車”等標志;在小區出口和人流、非機動車流集中處設置“減速讓行”或停車讓行標志;在個別需要減速地段設置減速標線或減速振蕩標線。此外,基地內部進口處設置“限速15km/h”和“禁止鳴喇叭”標志。在周邊路段設置人行斑馬線、行人過街信號燈。按規劃連通荷花池巷至蔡鍔路,提高荷花池路通行條件,改善項目車流進出環境。同時建議調整公交站臺位置沿芙蓉路向北挪動。
建筑單體設計:
我們遵循人性化設計的原則,追求建筑功能與空間的高度統一,還原到人的尺度上對建筑的每個細節進行精細化設計,營造出嶄新獨特的辦公空間體系。文化產業大樓底層三層通高的入口大堂為金融精英提供了高端商務活動場所,彰顯獨一無二的空間價值。低區、中區和高區辦公層分別設置6部電梯,提供三種不同的租售模式,合理配置的弧形平面提供連續開放的視野,湘江、烈士公園等城市景觀盡收眼底,商業價值得到充分提升。頂層設置集新聞發布廳、精品會所、VIP會見廳、咖啡廳等配套設施于一體的文化傳播中心,為企業高端發布會提供最合適的場所。文化事業大樓是報業集團辦公樓,由底層大堂、花園式職工餐廳、集團自用辦公層和頂層預留發展空間組成。開闊的視野、宜人的尺度給辦公人員帶來舒適的辦公環境。辦公層共配置10部電梯,頂層會所配備一部VIP電梯。配套零售板塊從商業策劃角度出發,結合地下商業、下沉庭院形成以文化產業為主力的核心商業,遠期與北面的泊富國際廣場連通,形成有效的產業互補,共享商業資源。
建筑造型設計: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作為湖南最具影響力和公信度的平面媒體,“開放透明、規矩大方”的特點在建筑造型上更應有所體現。
針對建筑的不同朝向,我們采用多樣化的表皮設計策略。塔樓和裙房主立面采用兩層通高可開啟式玻璃窗格作為立面構成元素,形成嚴謹而又不失靈動的正交網格體系,實現低碳節能和自然通風;同時整體形象厚重敦實,典雅端莊。主塔樓背立面采用和諧統一而又富于動態的流線型豎向表皮,強化出建筑的挺拔感。隨著白晝和夜晚的光線變化營造出微妙變幻的光影效果,彰顯出穩重大氣的企業形象和文化品位。
生態設計:
建筑摒棄當前廣泛采用的全幕墻系統,融入先進的綠色生態化系統設計,將中水回收利用、自然通風庭院等系統同步設計,使整座建筑成為一個高效、節能、低碳、環保的有機體,充分體現可持續性的設計理念,保證國際標準的空間品質和建筑能效。